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馆奇妙夜”,机遇与挑战何在?

王径舟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从“紫禁城上元之夜”开始,到近日上海试点博物馆夜游项目,再到北京刚刚颁布的夜间经济13条,夜间经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博物馆奇妙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白天紧张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观光的游客提供独特的夜间参观体验,让游客感受别样博物馆之美。在大力推崇“夜间经济”发展的当下,博物馆夜游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又会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夜游博物馆,其实早已不再新鲜


博物馆夜间开放最早出现在欧洲。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个博物馆长夜,紧随其后,法国在1999年举办了这一活动。似乎这个并不复杂的主意使全世界的文化机构恢复了活力,自此博物馆长夜风靡欧洲,游客络绎不绝。欧洲博物馆长夜的项目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在欧洲至少30个国家、超过2000家博物馆提供免费的活动给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在发达城市,不少博物馆、美术馆会选择在周五、周六延长开放至晚上。大英博物馆每逢周五部分展厅延长开放至20时30分;卢浮宫每周三和周五晚开放至21时45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每周五延长开放至20时;大都会博物馆每周五和周六开放到21时。不少博物馆选择在周五晚上增开夜场,和这一时间段的人流量大有关,也是为了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最后100分钟”闭幕活动


“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


在国内,博物馆的夜间开放并不是没有先例,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海的部分博物馆会在晚上延长开放,并举办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活动。2017年,在《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最后一天,上海博物馆就举办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最后100分钟”闭幕活动。1500个预约名额在短短15分钟内被抢购一空,观众甚至要排队6个小时才能进场,只为一睹百件世界级历史文物的真容。与此同时,距离上海1000多公里的北京,在2019年也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的活动,那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周年来的第一次夜间开放,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虽然后期出现了一些争议,但从社会关注度来看,博物馆夜间开放具有巨大的潜力。


灯光下的上海博物馆


撬动夜间经济,博物馆能四两拨千斤吗?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剧场、电影院等文化服务场所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选择,夜晚也有许多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满足部分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伴随市民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呼唤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开放夜场,用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雅艺术来满足人们更高的文艺追求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想要成为国际一线城市,不光要经济高度发达,更应该有与之匹配的文化环境和艺术氛围。博物馆选择夜间开放,正是为了解决大众多层次文化需求的一次尝试。


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城市夜间经济中也起到了“衔接点”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博物馆的夜间开放能够激发市民参与文化消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也会带来消费的多样性,从而增强市民夜间消费的活力,通过博物馆的驱动,对包括交通、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消费活动起到良好的集聚拉动效应,带动这一区域夜间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从而打造城市整体的夜间文化生态。基于此,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博物馆夜间开放,发挥众多博物馆的优势,彰显城市的文化品质,让博物馆、美术馆夜间开放成为常态。北京也在最近发布刺激夜间经济发展的13条政策,由此可见,夜间经济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片蓝海。这样的尝试,对博物馆、对区域内整体夜间生活有何影响?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博物馆夜间开放,机遇与挑战并存


冷静下来,我们还需要仔细思考“博物馆奇妙夜”面临的挑战。


一座城市就像一架紧密的仪器设备,每一天都在紧张有序地运行着。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对许多当地居民来说,往往会出现“上班开放,下班关门”的尴尬局面,供需错位造成博物馆利用率不高、人们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不够的现象出现。破除习惯上“朝九晚五”的开放时间限制,可以像图书馆、电影院、剧场那样,逐步实现夜间开放。因此,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晚上开放博物馆可以说是解决博物馆和观众之间“供需错位”的良药。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城市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从博物馆自身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寻求一个平衡。


1

博物馆夜间开放,管理运营挑战重重


博物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夜间开放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游人服务与人身安全上与白天管理相差甚远,管理难度加大,对博物馆本身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此外夜间对博物馆的温度、光线问题也需要严格评估,确保文物的安全,这就可能需要对场馆的设备进行相对应的改造升级,无形中增加了博物馆的运营和管理的成本。同时博物馆作为“体制内”的机构,人员上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夜间开放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就相当于“加班”,当博物馆夜间开放常态化后,也就会面临加班费、劳务费等资金压力。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集中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博物馆奇妙夜”顺利、长久的开展。


2

丰富的内容才是博物馆安身立命之本


博物馆夜间开放,当然不能仅仅展示馆藏文物,从根本上还需要对展示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一些博物馆还举办夜间特色活动作为是“博物馆之夜”的延伸,将一些展览的开闭幕式、专题活动时间选在晚上,开展音乐演奏、舞蹈表演、博物馆夜宿、博物馆探险等活动,在夜间唤醒博物馆更大的潜能。例如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每周五加场特效影院《世博奇妙之旅》,原本寂静的博物馆一下子热闹起来,这对博物馆、观众、以及举办方是三方共赢。


当然,各个博物馆的自身情况不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AR、VR等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文物的特征,增加参观博物馆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不一定都局限在看展览、搞沙龙、办讲座、听音乐这类活动中,甚至诵诗、饮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也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式。当然这一切活动的基础是安全,包括文物的安全以及观众的安全。坚守安全底线,适当拓展内容,成为当下博物馆奇妙夜需要遵循的原则。同时,相关配套的服务,例如博物馆的文创商品店、餐饮店等,也可以根据夜间开放适当进行相关的优化升级,满足夜间消费的特征和需求。


世博会博物馆《世博奇妙之旅》


3

夜间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配套服务也需紧跟脚步



博物馆夜间开放,不光光对博物馆自身的运营和维护是一个挑战,同时对整座城市的整体运行也带来的不小的影响。博物馆只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小部分,相对应的城市基础服务也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延长地铁运行的时间,增加公交的夜间运行线路等方面的公共配套服务。对于有些店铺夜间是否延长营业时间,商户们更多的还是考虑成本营收情况,政府前期是否能够提供一些补贴,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夜间生活环境,解决这一系列居民深夜出行的后顾之忧,才能够从根本上将市民“请出来”,有意愿去参观博物馆,去融入城市的夜间生活。在最新的北京出台的政策中提到了设立夜经济“掌灯人”,上海在今年4月份推出首位“夜间区长”和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从夜经济管理机制方面,中国的城市正在跟国际接轨。未来,城市的夜间生活将越来越丰富,博物馆奇妙夜,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参考来源:

环京津网,博物馆夜间开放也是夜间经济

澎湃新闻,上海博物馆等今夏试点夜间开放,“夜游”博物馆或成上海常态

广州日报,博物馆夜间开放难度有多大?

21世纪经济报道,灯火不熄的夜经济:除了政策支持还有哪些短板?

布衣说事,国内博物馆不妨夜间也开放


END


美   编 | 张园园


推荐阅读

“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天你去博物馆了吗?

博物馆“变形记”

博物馆想成为“网红”,却没想过代价

摆脱大众趣味,博物馆还能怎么玩?

欧洲最美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